引领建筑业的最新十大技术

文章来源:技术发展中心 作者: 发布日期 : 2022-11-07 访问量:3151

中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的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 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一、深基坑支护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桩墙—内支撑支护技术。由排桩或排桩加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组成的挡土结构和按基坑平面设计的内支撑体系,是软土地区应用最多的一种深基坑支护形式。根据基坑周围土质、开挖深度可设置成单层或多层的支护结构,一般用工具式钢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架形成对撑、角撑、水平桁架或拱券等,以保持深基坑开挖时的边坡稳定,并还可进一步发展成利用地下结构楼层作内支撑的逆作施工技术。  

(2) 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锚杆能将桩、墙等挡土结构所承受的荷载通过拉杆(索、管、栓)传递到稳定土(岩)层上,形成锚拉体系。锚杆可带扩大体或采用二次高压灌浆以提高与土体的锚固力,并可采用可拆式锚杆。该法适应土质范围广(当土质过软时应慎用),在采用多层锚杆情况下,基坑的开挖深度不受限制。  

(3) 重力式水泥土挡墙和加筋水泥土挡墙。由喷浆型深层搅拌桩组成的重力式水泥土挡墙,可为实体式或格栅式。该挡墙具有挡土和止水重功能,一般用于开挖深度不大于6M的软土地区基坑支护。当基坑深度超过6M时,可在水泥土中插入加筋杆件,形成加筋水泥土挡墙。必要时还可辅以支撑或锚杆支护加筋水泥土挡墙,以加大基坑的支护深度。  

(4) 土钉墙支护技术。土钉是一种利用经加固后的原位土体来维护基坑边坡土体稳定的支护方法。它由土钉、钢丝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和加固后的原位土体三部分组成。该支护结构轻型,施工操作方便,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深基坑边坡支护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们以上或经降水后的粘性土或密实性较好的砂土地层,开挖深度一般不大于15M。 

(5) 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基坑工程变化因素多,在目前设计中尚难做到全面、准确、合理。对于开挖深度较大、坑壁土质较差、周围环境复杂的基坑工程,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挡土结构位移、支撑锚拉系统应力、基坑周围环境变化的严密监测,以反馈的数据信息调整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基坑安全。 

2、目标与措施 基坑工程技术复杂,在推广应用中除必须遵循现行规范标准外,尚应遵照地方的相关标准。要求基坑工程的内支撑应逐步实现工具化、模数化、系列化,并设置报警系统,以便重复使用;基坑的挡土结构(排桩或地下连续墙)尽量与永久性结构相一致;预应力锚杆应采用可拆除方式;进一步扩大土钉墙支护应用范围,发展土钉与锚杆等结合使用的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开发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技术。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深基坑工程的管理,凡技术条件比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开工前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对基坑工程进行周密的设计,内容包括支护系选型,支护结构强度、变形计算,场内外土体稳定性、渗透稳定性计算,降水对环境的影响,挖土要求,监测内容等,因地制宜地选用上述先进的适用技术,并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必要时,还应组织专家论证,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目的。基坑施工必须全面贯彻设计要求,按照设计的工况组织土方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密切配合严密监视支护结构与环境的变化,确保基坑工程安全。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方面总结基坑支护新技术的应用经验和新技术示范工程,编制典型工程应用实录,开展学术交流。要推广技术成熟、符合规范要求的基坑设计计算机软件。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二、高强高性混凝土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预拌混凝土的应用技术。加强搅拌站的技术改造,以适应现代混凝土拌制的要求。搅拌站改造的重点是采用先进的搅拌设备和可靠的计量装置。搅拌站应逐步做到机械上料、计算机计量控制和管理;选用强制式或倾卸式搅拌机;应用散装水泥,并有外加剂和超细活性掺后料的贮存和加入装置;要有与企业资质相适应的实验室,以满足各种性能混凝土配制和拌制的要求;有污水处理和回用装置,严格控制粉尘、噪声和水质的污染。从工艺、材料和设备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成本。  

(2) 应用当地材料,配制多种性能要求的高强混凝土。继续提高C50、C55、C60级的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比重,切实解决工程应用中匀质性、不透水性、低收缩性和可泵性的要求,并相应提高其耐久性。扩大C70、C80级高强混凝土的工程试点;开发配制C100级高强混凝土,并应用于试点工程。  

(3) 开发应用超塑化剂。超塑化剂又称高性能外加剂,必须具有高减水率和良好的保塑性能。减水率应不低于25%,120min坍落度损失不大于20mm。同时,也应严格控制氯离子会计师与总碱量,以及对水泥适应性的要求。在混凝土主要组分水泥、砂、石、掺合料用量不变,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流动性等要求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超塑化剂取代一般高效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进一步降低落28d强度再高出10%以上,混凝土耐久性也相应改善。  

(4) 开发应用超细活性掺合料。超细活性掺合料不仅能改善混凝土中的亚微观结构,提高粗骨料与砂浆之间的界面强度,而且可充填混凝土内部的毛细管,起到增强和密实的作用。超细活性掺合料是由工业废料(硅灰、超细矿渣、粉煤灰、沸石粉或其他工业废渣)经磨细加工而成,一般比表面积应不低于4000cm2/g。应用超细活性掺合料,不仅可改善混凝土性能,而且还可节约水泥。

(5) 开发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结合工程需要,制订性能指标,应用超塑化剂和超细活性掺合料,配制各种高性能混凝土。当前工程中应用的自密实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都属于高性能混凝土,应扩大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2、目标与措施 发展预拌混凝土仍应遵循“巩固东部,发展中西部”的方针。要求全国每年仍以不低于15%的幅度递增;2000年产量达到4000万m3,2005年达到7000万m3。全国城市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20%。部分大中城市的预拌混凝土产量上达到或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搅拌站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与本地区条件相适应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提高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并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大中城市普及C60级以下高强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扩大C60级以上高强混凝土的技术试点,切实解决C80级以下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技术。开发性能更佳的超塑化剂和超细活性掺合料,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与市场供应体系,有效地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性能。2000年使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在部分工程中使用,2005年达到在工程中较普遍地使用。各地建设政主管部门有学术团体,要广泛开展高强度、高性能和绿色混凝土优越性的宣传,及时组织学术交流,抓好一批示范工程。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三、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新Ⅲ级钢筋。新Ⅲ级钢筋是专门为建筑结构应用开发的新型钢筋,其屈服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比普通II级钢筋强度提高20%左右,而价格却增加不多。该钢种已列入新修订的国家规范标准,应大力推广,使之成为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导性钢种。  

(2) 冷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是以普通低碳钢或低合金钢热轧圆盘条为母材,经冷轧减径后在其表面冷轧成具有三面或二面月牙形横肋的钢筋,其直径为4—12mm,强度分别为550、650和800N/mm2三个等级,它们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相当于光面钢筋的3倍以上。可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类构件中的受力主筋、箍筋和构造钢筋,以及中小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受力钢筋。

(3) 钢筋焊接网技术。以冷轧带肋钢筋或冷拔光面钢筋为母材,在工厂的专用焊接设备上生产加工而成的网片或网卷,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取代传统的人工绑扎。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工程实践表明,应用焊接网可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钢材消耗和工程成本。  

(4) 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这种钢材强度别为1720—1860N/mm2,强度高,松弛小,伸直性好,延伸率高,是现代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的高效钢筋。国内已引进近10条生产线,形成年产2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除国内使用外还有少量出口。目前已在重要的桥梁、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使用。 

(5)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预应力混凝土能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结构性能,降低工程造价,在土木和建筑工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应用于桥梁、房屋、轨枕、电杆、桩、压力管道、水池、贮罐、水塔及电视塔等工程,而且在技术要求复杂的核电站、石油钻井平台、地下结构等工程中也有广泛应用。高效预应力混凝土除采用高强钢丝或钢绞线外,还应具有符合建筑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合理结构体系与先进的预应力工艺体系。对房屋建筑,高效预应力混凝土主要用于木柱网的单层、多层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楼盖、井式梁以及框架、桁架和吊车梁等。现浇混凝土的平板、密肋板宜优先选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2、目标与措施 拓宽各类钢筋的供需渠道,建立全国钢材信息库和调剂配送中心,使2000年新Ⅲ级钢筋的应用量达到粗直径钢筋总量的20%,冷轧带肋钢筋的年用量达到120万吨,2005年分别达到40%和300万吨。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每年要以15%的幅度递增,到2000年预应力混凝土达到4000万m3,其中无粘结预 应力混凝土楼盖年用量达到500万m3;2005预应力混凝土和无粘结预应力楼盖分别达到8000万m3和1000万m2。 各地区、各部门的群众学术团体要大力宣传推广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的重要意义,使之形成以新Ⅲ级钢筋和低松弛高强度钢筋绞线为主的钢筋供应体系。2000年前必须限期淘汰碳冷拔钢丝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预应力专业机构或服务中心,按ISO9000标准,搞好一条龙服务。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四、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电渣压力焊技术。电渣压力焊属于熔化压力焊范畴,适用于直径14—40mm的I、Ⅱ、Ⅲ级钢筋竖向连接,但直径28mm以上钢筋焊接技术难度较大。该技术已在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最近试制成功的全自动电渣压力焊机,可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使钢筋的焊接质量更有保障,应优先予以采用。电渣压力焊不适用于水平钢筋或倾斜钢筋(斜度大于4:1)的连接,也不适用于可焊性差的钢筋,对焊工水平低、供电条件差(电压不稳等)、雨季或防火要求高的场合应慎用。  

(2) 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套筒挤压连接是把两根待接钢筋的端头先插入一个优质钢套筒,然后用挤压机在侧向加压数道,套筒塑性变形后即与带肋钢筋紧密咬后达到连接的目的。 套筒挤夺连接的优点是接头强度高,质量稳定可靠;安全,无明火,不明火,不受气候影响;适应性强,可用于垂直、水平、倾斜、高空、水下等各方位的钢筋连接,还特别适用于不可焊钢筋、进口钢筋的连接。近年来推广应用迅速。套筒挤压连接的主要缺点是设备移动不便,连接速度较慢。  

(3) 锥螺纹连接技术。锥螺纹连接是用锥形螺纹套筒将两根钢筋端头对接在一起,利用螺纹的机械咬力传递拉力或压力。所用的设备主要是套丝机,通常安放在现场对钢筋端头进行套丝。套完锥形丝扣的钢筋用塑料帽保护,以防搬运、堆放过程中受损。套筒一般在工厂内加工。连接钢筋时利用测力扳手拧紧套筒至规定的力矩值即可完成钢筋的对接。锥螺纹连接现场操作工序简单,速度快,适用范围广,不受气候影响,受施工单位欢迎。但锥螺纹接头破坏都发生在接头处,现场加工的锥螺纹质量、漏拧或扭紧力矩不准、丝扣松动等对接头强度和变形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重视锥螺纹接头的现场检验,严格执行行业标准中“接头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的规定。绝不能用接头型式检验的证明材料或送样试件,作为判定接头强度等级的依据。  

(4) 直螺纹连接技术。直螺纹连接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螺纹连接方式。它先把钢筋端部镦粗,然后再切削直螺纹,最后用套筒实行钢筋对接。由于镦粗段钢筋切削后的净截面仍大于钢筋原截面,即螺纹不存在扭紧力矩对接头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也加快了施工速度。直螺纹接头比套筒挤压接头省钢70%,比锥螺纹接头省钢35%,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2、目标与措施 进一步推广粗直径钢筋的机械连接与焊接,不断提高我国钢筋的连接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2000年粗钢筋采用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的比重超过70%,2005年超过80%。机械连接和焊接的设备进上步改善,全自动的电渣压力焊机逐步普及,等强度的直螺纹连接技术也将迅速发展,钢筋的接头质量与施工技术水平会出现一个新的飞跃。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冶金部建筑研究部院  

五、新型模板的脚手架应用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开发新型模板,满足清水泥混凝土施工要求。继续开发钢框胶膈板模板、中型钢模板、钢或胶合板可拆卸式大模板,以及塑料或玻璃钢模壳等工具式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进一步提高模板制作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2) 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支模方法。根据建筑结构特点,继续发展爬模、滑模、台模、筒子模、隧道模等支模方法和专用工具。推广工具式大模板模板的快拆支撑体系,采用小流水段施工工艺,并搞好模板的配板设计。  

(3) 提高新型脚手架的应用比重。提高碗扣式脚手、门架式脚手架的应用技术水平。在桥梁施工中,推广应用方塔式组合脚手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积板慎重地推广整体爬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开发低合金钢管脚手架,以逐步取代普通钢管脚手架。 

2、目标与措施 逐步提高新型模板和脚手架的应用比重,到2005年,使我国新型模板和脚手架数量达到总拥有量的30%。施工企业在更新模板的脚手架时,应优先选用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及其相应的工具式支撑体系。    

六、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发展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体系。为节约资源,必须尽快减少实心粘土砖用量,积极发展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努力提高砌块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切实解决墙体“渗、漏、裂”等工艺与技术问题。  

(2) 发展框架轻墙建筑体系。积极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或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开发轻质保温隔热墙体材料和框架墙多层建筑工艺体系。  

(3) 外墙外保温隔热技术。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主要应发展外保温技术。将发泡的聚苯乙烯板粘贴在围护结构基层墙体外侧,上抹聚合物砂浆,并于其内用满铺耐碱的玻璃纤维网布增强。外保温技术的成败在于认真选材,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外保温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成功应用。

(4) 积极采用节能保温门窗和门窗的密封技术。改进节能型门窗构造,重点推广塑料门窗和门窗密封条,切实保证其制作质量与安装技术水平。  

(5) 高效先进的供热、制冷系统。应用高效锅炉及鼓引风机、水泵、换热器和先进的制冷设备;直埋式保温管道、水力平衡阀和管网双管接户系统,以及分室控制温度,按户安装热表等先进节能技术与设备,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目标与措施 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应在当地1980年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对集口供暖的民用建筑,先行安设热表及有关调节设备,并按表计量收费的试点,要求2000年在重点城市的新建小区中试行。对采暖区热环境差或能耗大的既有建筑,也应从2000年起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打暖区城市应有采暖系统节能达标的样板。节能保温门窗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推广应用。 发展砌块建筑的试点城市,要在2000年前提出本地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产品系列、墙体及节点构造,以及防治渗、漏、裂等质量通病的措施。2005年完成全国砌块建筑与框架轻墙建筑体系的标准图集、工法与工艺技术樯准,促进新技术推广与墙体改革工作的顺得进行。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改革办公室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   

七、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   

(一)建筑防水 

1、主要技术内容 

⑴、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技术。新型防水材料是化学建材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合成高分子片材、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以及刚性防水材料和堵漏止水材料等。新型防水材料具有强度高、延性大、高弹性、轻质、耐老化等良好性能,在建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比重日益提高。根据工程实践,屋面防水重点推广中高档的SBS、APP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厕浴间防水重点推广石油沥青聚氨酯等低染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地下室防水重点推广以自防水混凝土为主,并与柔性防水相结合的防水措施。 

⑵、发展新的防水工艺技术。根据工程特点和使用部位合理选材,制订合理的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当前,建筑防水工程由单一材料防水,向卷材与涂膜防水相结合、刚性防水与柔性防水相结合的多道设防、综合治理方向发展。在保温隔热屋面工程中,也将扩大倒置式(防水层做在保温层下面)屋面的工程试点。施工工艺应采用当前比较成熟的热熔法、热焊接法、冷粘法、冷涂法等。在可能出现变形或裂缝的地方,应优先选用强度高、延伸性好的防水材料。当卷材的延伸率较低且基层的含水率较高时,应选用条粘、点粘、空铺、机械固定等新的施工方法。  

2、目标与措施 进一步提高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和新技术的应用水平,降低屋面渗漏率。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比重每年要以1.5%的幅度递增,到2000年全国应用新型防水材料的比重将达到25%,2005年达到35%。逐步减少或淘汰传统的纸胎沥青油毡在建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屋面渗漏率也将由目前的5%降低到2005年的3%。 2、目标与措施 进上步提高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和新技术的应用水平,降低屋面渗漏率。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比重每年要以1.5%的幅度递增,到2000年全国应用新型防水材料的比重将达到25%,2005年达到35%。逐步减少或淘汰传统的纸胎沥青油毡在建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屋面渗漏率也将由目前的5%降低到2005年的3%。 为确保防水工程质量,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严把防水材料质量关、防水施工人员资质关,做到先培训后目岗。认真贯彻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行业和地区性标准以及行业的推荐作法等。同时,应加快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标准图集和防水工程配套部件标准的编制。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可以实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二)塑料管应用  

1、主要技术内容 

⑴、硬聚氯乙烯管材的应用技术。该管材主要用于城镇给水、室内排水、电线穿线管、水落管等,年用量约8万吨。要提高塑料管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重,必须处理好管材与管材的生产比例,进一步提高管件的配套能力与供应水平;接口必须使用粘结剂;为避免塑料排水管噪声超标,应尽量采用芯层发泡的硬聚氯乙烯管道;立管出墙拐弯处应尽量用450弯头,并设置安装支墩,防止因位移造成渗漏。  

⑵、铝塑复合管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铝塑管材是多层复合管材,中间铝合金层是管道的骨架,内外层是聚乙烯。这种管材的致密性能好,耐压强度高,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广泛用作供水和燃气管道。国内已有小批量生产,并在部分公共建筑和高级住宅中应用。推广铝塑复合管材,首先要抓好技术标准的制订的总结工程应用经验,然后逐步气势扩大工程应用。  

2、目标与措施 在城镇供水管线和新生建住宅的室内排水管线、电线穿线管和雨水管中,进一步提高塑料管材的应用比重,到2000年使室外和室内的管线中塑料管材应用比重分别达到20%和40%;2005年分别达到30%和50%,塑料管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量将达20万吨以上。同时,还应积极推广芯层发泡在硬聚氯乙烯管材,抓好铝塑复合管材的工程试点。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八、钢结构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⑴、高层钢结构技术。根据建筑高度和设计要求分别采用框架、框架=支撑、筒体和巨型框架结构,其构件可采用钢、劲性钢筋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钢构件质轻延性好,可采用焊接型钢或轧制型钢,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劲性钢筋混凝土构件刚度大,防火性能好,适用于中高层建筑或底部结构;钢管混凝土施工简便,仅用于柱结构。 

⑵、空间钢结构技术。空间钢结构自重轻、刚度大、造型美观,施工速度快。以钢管为杆件的球节点平板网架、多层变截面网架及网壳等是我国空间钢结构用量最大的结构型式。具有空间刚度大,用钢量低的优点,在设计、施工方面均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专门的设计、施工和检验规程,并可提供完备的CAD软件。除网架结构外,空间结构尚有在跨悬索结构、索-膜结构等。  

⑶、轻钢结构技术。伴随着轻型彩色钢板制成墙体和屋面围护结构组成的新结构型式,由厚5mm以上钢板焊接或轧制的大断面薄壁H型钢墙梁和屋面檀条,圆钢制成柔性支撑系统和高强螺栓连接构成的轻钢结构体系,柱距可从6m至9m,跨度可达30m或更大,高度可达十几米,并可设轻型吊车。用钢量20-30kg/m2。现已有标准化的设计程序和专业化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好,安装速度快,重量轻,投资少,施工不受季节限制,适用于各种轻型工业厂房。 

⑷、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以型钢或钢管与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梁、柱承重结构为钢-混组合结构,近年来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组合结构兼有钢与混凝土两者的优点,整体强度大、刚性好、抗震性能良好,当采用外包混凝土构造时,更具有良好的耐火和耐腐蚀性能。组合结构构件一般可降低用钢量15%-20%。组合楼盖及钢管混凝土构件,还具有少支模或不支模、施工方便快速的优点,推广潜秘较大,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框架梁、柱及楼盖,工业建筑柱和楼盖等。 

⑸、高强度螺栓连接与焊接技术。高强螺栓通过摩擦力来传递应力,由螺栓、螺母和垫圈三部分组成。高强螺栓连接具有施工简便、拆除灵活、承载力高、抗疲劳性能和自锁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工程中已取代了铆接和部分焊接,成为钢结构制作及安装中的主要连接手段。在车间内制作的钢构件,厚板应采用自动多丝埋弧焊,箱形柱隔板应采用熔嘴电渣焊等技术。现场安装施工中,应采用半自动焊技术的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及自保护药芯焊丝技术。  

⑹、钢结构防护技术。钢结构防护包括防火、防腐、防锈,一般在防火涂料处理后无需再做防锈处理,但在有腐蚀气体的建筑中尚需做防腐处理。国内防火涂料种类较多,如TN系列、MC-10等,其中MC-10防火涂料具有防火、防腐功能。防腐防锈涂料有醇酸磁漆、氯化橡胶漆、氟橡胶涂料及氯磺化涂料等。在施工中应根据钢结构型式、耐火等级要求及环境要求选用合适的涂料及涂层厚度。  

2、目标与措施 钢结构工程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大推广应用中必须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钢结构工程专业化队伍的建设,组织好质检队伍培训工作,并及时总结工程实践和新技术应用。大专院校、设计部门和施工企业应加速钢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推广技术成熟的钢结构CAD软件。群众学术团体应配合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积极把钢结构的设计、制作与施工安装技术的总体水平,以期在近期内能有较大的提高。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冶金部建筑研究部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九、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⑴、桅杆起重机的整体安装技术。桅杆起重机吊装工艺方案繁多,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只有从实际出发选择比较合理的吊装工艺与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工程吊装任务。可供选择的吊装方法主要有:滑移法、夺吊法、扳吊法、扳倒法、摆动法、多桅杆抬吊法、推举法、换索法等。各地应用传统的吊装工艺和桅杆起重机对石化、冶金、电力等行业的塔、罐、容器、烟囱等大型设备在地面组装后一次整体吊装就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种安装技术在特定的条件下不仅可完成重物的吊装任务,而且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果,因此,要重视我国传统的安装工艺、技术。  

⑵、集群千斤顶的同步整体提升技术。千斤顶具有极强的推举力,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成群的千斤顶的液力和行程进行同步的分配与控制,以拉动钢绞线,并应用预应力锚具和“猴子爬杆”的原理,对钢绞线进行反复的受紧和固定,以达到使数百吨、甚至数千吨的重物按预定要求平稳地整体提升安装就位。该技术作业安全可靠,提升重物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配置,提升或悬停随时都可控制,是新近开发的一种较理想的垂直提升安装工艺,现已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天线、北京西站钢门楼、波音747四机库钢网架和上海歌剧院屋盖等大型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目标与措施 企业在承接大型构件或设备安装工程、比较各种吊装方案与技术条件时,应根据工程特点考率我国的传统吊装工艺,采用简易的起重设备或利用计算机控制的集群千斤顶进行整体提升,完成大件安装任务。该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效果。在使用中应逐步用现代先进技术改进工艺,使之更加完善,更具有新意。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安装协会   

十、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⑴、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软件,要提高到经营管理与决策水平。企业应用电子计算机不应停留在统计汇总、报表和文字处理上,应积极推广单项管理软件,并逐步向管理集成软件系统过度。当前,企业仍应积极推广工程投标报价和工程造价、网络计划编制、财务和会计管理、计划统计、劳动力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和文档资料等单项应用软件。部分企业还应推广工程成本控制软件技术。个别的计算机应用先进企业和软件公司,应开发和推广工程管理集成软件系统。  

⑵、推广施工工艺控制软件,提高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管理水平。当前应推广钢筋优化下料、模板及脚手架CAD设计、混泥土搅拌站的自动计量、混泥土成熟度测量、深基坑支撑结构设计以及试验室数据的自动采集软件等。在部分先进企业中推广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图纸管理、竣工图纸绘制现场CAD放样以及大型工程机械使用卫星定位技术等。  

⑶、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要逐步加入国际互联网,做到资源共享。除要求普遍加入国际互联网外,对使用计算机较好的企业还应推广企业内部信息网,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达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⑷、推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信息、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当前国内的先进企业在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中,已经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施工、工作流程标准化、技术管理规范化。要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使企业的管理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2、目标与措施 一级建筑企业要求在2000年前,能较普遍地使用计算机单项管理软件;2005年企业除使用单项软件外,至少有1/3达到使用工程项目集成软件,并加入国际互联网络,做到资源共享。二级及其以下建筑企业应利用现有的软件成果,在2005年前对50%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项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开通国际互联网。全行业微机拥有量应用由目前的6万台套增加到2005年的20万台套。

来源: 中国节能住宅网

top